近日,江陰忠義老街在七彩霓虹燈與古風韻味的交織下,流淌著靜謐與溫情。街內的沉香館里,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,空氣中彌漫的,不僅是沉香的清雅氣息,更有一股青春洋溢的暖流。由江陰市婦聯、江陰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,江陰市紅娘協會承辦的“忠義老街青年聯誼音樂會——上海南京專場”正在此溫情上演。活動恰似一座無形的橋梁,巧妙地連接起他鄉與故土,為19位從上海、南京“返澄”的單身青年人才,編織了一個音樂與緣分碰撞、充滿理解與希望的夜晚。
“忠義”為橋,連接游子歸鄉路
忠義老街,承載著江陰古城“忠勇仁義”的精神內核。數百年前,這里見證了江陰先賢的錚錚鐵骨與赤子情懷。而今,當一群懷揣夢想、在外拼搏的年輕人在此相聚,這份“忠義”便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注腳——那是對事業理想的忠誠堅守,也是對故土家園的深深眷戀。
活動伊始,市紅娘協會婦聯副主席、秘書長張震未溫暖開場,打破了小年輕們初見的拘謹。市婦聯副主席陳轉蘭表示,希望以這條承載著江陰文脈與精神的忠義老街為背景,告訴所有在外奮斗的青年才俊:“無論你們走得多遠,飛得多高,江陰永遠是你們最溫暖的港灣。這份‘義’,是家鄉對游子不離不棄的情義;這份‘忠’,是家鄉對人才求賢若渴的真誠。”
傾訴心聲,道不盡異鄉苦與樂
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后,活動進入了最“走心”的環節——分享在上海、南京工作與生活的苦與樂。起初,大家還有些許保留,但當第一位女生小張鼓起勇氣分享其剛到上海時因工資收入不高、租房手頭拮據的小故事后,共鳴便如漣漪般擴散開來。在上海從事會計行業的男生小施也分享了光鮮背后的艱辛:“為了一個項目,連續加班到凌晨,回到住處簡短休整一下又得上班了。”在南京從事芯片行業的男生小陳則分享了自己跌跌撞撞、摸索前行,從上海輾轉到南京工作的辛酸苦樂。
這些真誠的分享,沒有炫耀與抱怨,只有真實的生活質感,勾勒出這樣一幅群像:他們是在大城市寫字樓里拼搏的精英,也是會在深夜想家的孩子;他們享受著大城市的資源與機遇,也承受著其帶來的疏離與壓力。他們的“樂”在于事業的成長與視野的開闊,而他們的“苦”,則深藏于狹窄的社交圈與那份對故鄉若有似無的鄉愁中。
音樂為媒,網格牽起新的可能
活動的下半場,氛圍在音樂的催化下變得愈發輕松融洽。專業歌手的音樂伴唱響起,經典的旋律引發心流涌動。耳畔聽著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》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等歌曲的旋律,青年們跟著節奏輕輕搖擺,之前分享心事時的凝重漸漸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默契的笑容和眼神交流。音樂,這種世界共通的語言,瞬間消融了最后一點陌生感,將彼此的心拉得更近。
自由交流環節,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。大家自然而然地圍攏,掏出手機,“我們可以加個好友嗎?”成為現場最頻繁也最動聽的話語。一個個二維碼的掃描,一聲聲提示音的響起,為新的故事、新的連接埋下的溫暖伏筆。這不僅僅是通訊錄里增加一個聯系人,更是為原本單調的“澄—滬”“澄—寧”雙城生活,打開了一扇充滿可能性的窗。
歸澄安家,此心安處即是吾鄉
這場在忠義老街沉香館內舉辦的聯誼音樂會,其意義遠超越了一場普通的聯誼。它更像是一個信號,一次溫柔的呼喚。它讓這些優秀的青年人才看到,家鄉江陰不僅關注他們的職業發展,更真切地關懷著他們的個人生活與情感歸屬。當古老的忠義精神與當代青年的現實需求相遇,迸發出的是極具人文關懷的城市溫度。
一位參與活動的青年感慨道:“以前總覺得回到家鄉圈子就小了,但今天發現,有這么多和自己一樣從大城市回來的、志同道合的朋友。這種‘我們在一起’的感覺,真好。仿佛在外面積攢的所有疲憊,都在今晚被老街的風和大家的笑聲治愈了。”
夜色漸深,活動在依依不舍中落幕。忠義老街的青石板路映照著小年輕們離去的身影,三三兩兩,依舊在熱絡地交談。今夜,他們不再是上海或南京某個寫字樓里孤獨的“編碼”,也不再是高鐵站臺行色匆匆的旅人。在故鄉的懷抱里,在“忠義”二字的見證下,他們尋回了久違的歸屬感,并親手為自己的未來,種下了一顆關于“此心安處”的種子。這份由家鄉精心準備的溫暖,正是助力他們乘風破浪、安心“歸澄”的最深沉力量。